荻原·银杏馆工作坊│ “破中求新”—— 锦灰堆综合艺术创作

640.jpg


烈火燃烧后的印刷品碎片残迹

是否还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荻原美术馆·银杏馆夏日展览「形而上之旅程:中德当代艺术展」,中方艺术家薛松将燃烧后的文本、图片进行结构、重组于画布上,原有的文本含义被赋予新的理解。在我们看来是残物的印刷品碎片,在他的拼贴之下释放新的意义,也使它们重获新生。



Part01.

关于艺术家


640 (1).jpg

薛松

中国当代波谱艺术家


199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薛松身边一切原有的图像和形态,却推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大门。


从毁灭到重生,就像一个轮回。灰烬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主材料,在看似废纸般的印刷品中寻找信息与图像间的另类关联。通过碎片拼贴的方式形成一个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网格,将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点链接起来,形成独有的薛松式风格。


上©薛松《浪花》局部

下©薛松《文字游戏》局部



Part02.

关于拼贴


“拼贴”手法在艺术界中并不少见,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达达主义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波普艺术都有运用“拼贴”这一手法。而中国艺术史中,起于元朝,盛于清末的“锦灰堆”以工笔技法描绘了残破的文物片段堆积,营造出碎片拼贴的画面。


640 (2).png

©图源网络

罗伯特·劳森伯格《在垃圾中拾得艺术》


640 (2).jpg

©图源网络

锦灰堆图片


不同的艺术家在使用“拼贴”时,运用了不同技巧、技法,其在“拼贴”时的动作也包含了各种理解。


薛松的作品与锦灰堆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内容元素皆以残破之物进行创作,形式上都有“凤凰涅槃”之感;不同之处在于薛松利用各式各样的图像资源进行拼贴,在创作方式上是在有分寸的火烧之后,再将燃烧之物进行拼贴组合



Part03.

关于工作坊


此次,荻原美术馆·银杏馆工作坊将随着艺术家薛松的步履,在作品细微处寻找传统与现代间的碰撞、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体会艺术家通过重建“碎片图像”的新秩序给人带来的戏剧化效果。本次工作坊活动中以“破中求新”的方式让大家大胆破坏与堆叠,你将会和我们一起:


1、看展!

抽象艺术往往会让人感觉难以理解,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抽象艺术家们独有的抽象创作风格,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文字、独有符号都能成为你的创作灵感!


2、“工笔白描”?

传统的“锦灰堆”绘制可太难了!那就让刚看完展的你将获取到的灵感都通过喜欢的方式留在宣纸上吧!


3、破坏!

将你绘制的图片或文字信息以及工作坊现有的印刷品材料都进行无差别破坏。本次的破坏工具——「火」(安全火源)。


4、新艺术创作体验!

亲手燃烧出的碎片残迹,是否有重获新生的可能?来像艺术家一样重新构建“碎片图像”吧!


640.gif